預警醒目,雙向警示有效減少人車沖突引發的擁堵
為了改善天河北路交叉口的過街交通秩序,實現快慢交通分離、安全和有序,減少人車沖突引發的擁堵,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組織市道路工程研究中心實施了天河北路交叉口非機動車專用通道提升項目,“智慧斑馬線”為該項目的重要試點內容。市道路工程研究中心組織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也得到了廣州市交警部門和天河區住建部門的大力支持。
“智慧斑馬線”實施后,經過兩晚的正式運行,結合8月初地埋式人行橫道的試運行數據,相關研究機構對其實施效果進行了跟蹤。結果顯示該措施對夜晚人行橫道上的行人及過往車輛起到了明顯的雙向警示作用,達到了預期實施效果,具體體現在:一是通過顏色變換和閃爍,預警功能十分明顯,有效提醒了過街行人尤其是“低頭族”過街的通行時間和通行區域,因低頭看手機而發生闖紅燈、不按規定等候等違法交通行為較實施前明顯減少;二是太陽能道釘能夠清晰提醒機動車駕駛員禮讓斑馬線、減速慢行,減少車輛與行人的過街沖突,提高路口交通安全性,為市民營造了更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
耐用美觀,抗壓抗震設計“無懼”車輛行人碾壓、踩踏
本次實施的“智慧斑馬線”主要采用了太陽能道釘和地埋式人行橫道信號燈,均考慮了耐久性設計,并經過施工單位的多次廠內和現場試驗,兼顧了耐久和美觀需求。太陽能道釘釆用了柔性太陽能膜進行集光儲電,避免了傳統硅晶膜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壓損壞的現象,使用GPS技術進行同步閃爍控制,可視距離大于500米,外殼防護等級為IPX8級,抗壓強度為40噸以上。地埋式人行橫道信號燈則是經過高強度抗壓、抗震設計,室外防護等級達到了IP67級,并且經過了低溫、高溫、鹽霧等各項性能檢測,能夠完全承受日常的車輛和行人碾壓、踩踏。燈帶的結構還專門設計了便于日常維護的限位擋板,需要維護時可以方便取出,維護簡單。此外,智慧斑馬線燈帶也為城市市容和文明建設帶來新亮點,形成了一道靚麗的生命保護線和風景線。
改善秩序,“短平快”微改造不斷挖掘道路通行潛力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一直將交通擁堵點治理工作作為局的重點工作之一。交通擁堵點治理是通過微改造緩解交通壓力,主要適用于交通設施設置不當、交通組織不合理、交通管理不完善、交通秩序混亂等容易誘發常態化交通擁堵的路段節點,利用現有市政道路用地,通過交通設施微改造、交通組織優化調整等措施,以較少的投資、較快的實施速度(短平快),挖掘道路通行潛力,改善交通秩序,緩解擁堵狀況。今年市本級計劃完成15個以上擁堵點治理的工作任務,已完成11個點位。通過對已完成點位的效果后評估,擁堵點位治理效果明顯。如東風中路西行—連新路路口過街設施完善后,右轉車道排隊空間增大,減少了對東風中路主線的干擾,右轉車輛平均延誤總體下降;如荔灣湖西門公交站交通組織優化項目,設置主輔之間公交車輛專用出口后,右轉公交車輛可在此處提前匯入最右側輔道,降低了中山八路立交處右轉公交車輛與直行車輛的交織和沖突,右轉中山八路公交車輛通過量明顯增加。
廣州市交通擁堵點治理是一項需常態化滾動實施的工作,擁堵點治理的效果可能隨著路段交通量的不斷增長以及整體路網調整等因素影響而不斷遞減。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將通過不斷地研究,長期滾動實施擁堵點的改造以適應變化的交通流量,并配合路網建設、公交優先、慢行提升、停車管控等各類措施,共同發揮治堵效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與本公司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