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我們公司第一個發明專利獲得授權之后,興奮的我晚上一直無法入睡。
首先是因為發明專利是各類專利中含金量最高的專利,國內的專利分為三種,外觀、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我們公司外觀和實用新型專利有幾十項,但是這些專利只需要報備就是了,不需要國家專利局的批準前檢索,只要申請,被批準下來的可能性是99%,沒有什么難度。而發明專利則不同,報上去后,國家專利局會對該專利技術進行全球檢索,看看是不是人類首創的,如果在全球都找不到雷同專利,才會授權給你。
套用魯迅的一句話來形容,或許可以這樣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第一個去探路成功的人,就是發明專利的獲得者”。
其次,說一下我們的行業背景把。我們的產品是太陽能道釘,主要作用是起到夜間誘導、警示作用的路面產品,可以讓行人過馬路更安全的一種產品。產品需要使用太陽能板,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材料是晶體硅。
晶體硅片在封裝成成品之前是很脆弱的,非常容易碎掉,即使太陽能板生產廠家給它穿上了不同的保護罩(外殼),采用不同的封裝方式:比如采用鋼化玻璃層壓封裝的、PET層壓封裝的、滴膠封裝的等等,提高它的牢固耐用性,都無法滿足在我們行業使用的特殊要求。
不同于其他行業太陽能板的應用場景,太陽能電池板都是用在空曠的高處,不會受到外力撞擊;太陽能道釘是安裝在路面上,每天承受車輛的上萬次的碾壓。作為重要的充能元件,太陽能電池板損壞就意味著整個產品的報廢。所以,解決不了太陽能板抗擊車輛的沖擊問題,產品就無法長期的使用,這一點也是長期束縛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經過近十年的研究,我公司選擇的方案就是使用柔性太陽能電池板,來突破這個技術瓶頸,并取得了成功。
柔性太陽能電池板是新興的技術產品,特點是:可彎曲折疊,便于攜帶。光電轉換效率與普通的硬性的晶硅太陽能電池板差不多。但是由于是新興的技術產品,涉及到的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如切割問題。
這一次發明專利的內容,就是我們找到了一種成功切割柔性太陽能板的方法,而且廢品率很低。
把柔性的太陽能板切割成適合太陽能道釘的尺寸,再封裝成適合太陽能道釘工作電壓的尺寸大小,同時滿足太陽能道釘在弱光下的充電性能。經過道路兩年實測實驗,我們發現太陽能道釘的抗沖擊、抗壓性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普通太陽能電池板路測試驗后
柔性太陽能電池板路測試驗后
另外,我還想說一下開發中的心路歷程。
我必須要說,這是遠達明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少哪一個環節都不行。
首先,遠達明的采購和開發人員具有敏銳的直覺,能夠敏銳的發現這種新材料,否則一切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和多年來技術人員深入展覽會學習,虛心向供應商企業求教的良好習慣密不可分的。焊接問題的解決,就是開發部門經過無數次的改進,最終找到了最佳解決方案,其中生產部也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
其次,關鍵困難時刻,絕不退縮。研發歷程并非一帆風順,幾次“山窮水盡”,幾次“黔驢技窮”,起初切割出來的廢品率極高,到達了成本無法承受的地步,我也是憂心忡忡,卻一籌莫展。王總利用周末之時,卻靜靜的坐在實驗設備面前,反復思考,大膽實驗,在逆向思維的驅使下,在“神靈”的指引下,終于找到了解決方案,真是“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呀。“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遠達明的小伙伴們就是一群“苦戰能過關”的人,那天我要是在現場,一定要一醉方休!
我們的技術人員碰到技術難題很少輕易的說“不”,他們總是對各種方案先試試再說,我們都堅信一個道理,技術的創新并不是和學歷有必然的關系,而是和信念、和執著的鉆研精神、和逆向的思維有著更密切的關系。
后來,我們公司把該項技術申報了發明專利。
2015年4月27日 提交發明專利申請
2015年4月28日 受理申請
2015年6月15日 初審合格
2015年8月05日 申請公布及進入實質審查階段
2017年9月27日 下達授予發明專利通知
經過長達2年多的審核,發明專利終于授權。
我們深知,雖然太陽能道釘行業技術瓶頸的突破是靠深圳遠達明公司,但這項技術最終將屬于全人類,太陽能道釘能得到更廣泛應用的時候,全人類都會是受益者。
“讓行人過馬路更安全”是遠達明的使命,遠達明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標準,研發出更好的產品來守護行人的安全。